標題 : 從朱鎔基到李克強 : 一樣的領域,不一樣的問題;新的總理,新的難題。
文章內容, 用很容易明的文字, 去講述 90年代, 和 現在的一些問題, 很容易明白!!!
所以, 在此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能從中看到什麼啟發, 我就滿意了, 謝謝
這是專題首頁 :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likeqiangqj/czrjdlkq.shtml
主要說四個難題
1) 經濟軟著陸 :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likeqiangqj/czrjdlkq.shtml
2) 財稅改革 :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likeqiangqj/caishuigaige.shtml
3) 清理債務 :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likeqiangqj/zldntzw.shtml
4) 金融改革 :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likeqiangqj/zldntjr.shtml
我把這四個內容都全看了, 感觸很深!
"治國" , 絕非易事, 從90年代到現在的問題, 都是一等一的大難題!
這四個方面, 都是我有興趣的內容, 我這個BLOG是說金融, 咱們就談談 "金融改革" 這個, 談得不好不到位, 請指正!!!
90年代時候
一、银行市场
1993年春夏之交,金融混乱达到了顶点,下面几个例子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一个姓李的湖南人提出公款100万元,在银行透支1000万元,然后私刻公章,制造了操纵股价牟取暴利的“苏三山”事件;中国农业银行衡水中心支行把100亿美元交给了两个在纽约注册公司的骗子;一个叫沈太福的人以24%的年息集资10亿,自己贪污200万。
银行由中央垂直领导,一向是听话的好孩子,可是那年春夏,国务院接连7次发文,结果全然无用。
这之后,所有银行里的电话交换台当即忙得不可开交,铃声响个不断,都是找自己的客户催着还钱的,仿佛当初忙着往外借钱一样。营业厅里又排起长龙,不同的是,这一回男男女女都是往里面送钱的———不是储蓄就是还债。也有来说情的,要银行通融,把债务延期,可是银行这次一点都不讲情面,他们说:“我通融你,朱老板非把我的头砍了。”
到7月底,拆借的资金收回来332亿,还增加了405亿的储蓄,以此为储备,银行又可以发行几百亿元去收购夏粮,国库券又有人买了,财政部不再厚着脸皮找银行借钱发工资了,股市也止跌企稳了。报纸上兴高采烈地欢呼“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二、国债期货市场
由于通胀问题严重,中央、国务院、央行、财政部都实打实地按通胀率给三年以上存款、国债补足利率。对通胀率最敏感的国债期货市场,出现了相信政府会兑现的以“中经开”为首及全国老百姓为一边的“看涨 派”及以万国证券公司管金生、辽国发为代表的“怀疑派”,他们甚至暗中认为政府会作假,将通胀率人为造假压下来及赖掉保值补贴几十亿,正反双方在上海国债 期货市场上刀刃相见,仓位越积越大,巨量之仓位说明谁也不肯让步的巨大分歧。
1995年春,发生了著名的国债期货“327”事件,坚持错误的管金生竟又违规透支打压期市,造成了万国16个亿的巨大损失。
朱镕基亲自赶到上海,果断镇定地处理此事,令全市银行拿出钱来支持万国证券,将几百万,几千万资金堆积如山地放在柜台上,半天时间稳定了证券市场,并很快关闭了国债期货市场。(管金生也以“证券之王”,几天之间沦为领刑16年的阶下囚)。
2323
三、证券市场
当时中国经济基础很不巩固,实体经济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不注意引导,资金很可能都投入虚拟经济,对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经济来说,无疑走上了绝路。
当中国股市规模太小且缺乏做空机制,如果不加以限制可能泡沫横飞。当时万八亿市值,且没有股指期货,股市只能做多才能盈利,所以打压股市也只能靠行政手段。
朱镕基在党中央支持下,严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整顿金融秩序;对极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的“银证合一”模式进行了坚决的改革,下令证券公司从各大商业银行分离出来,并前后出台了16条措施。
朱镕基对国债、股票市场的发行、运行,极为重视、高度重视。太高了,他要打压,太低了,他要全力抢救。他曾无数次在大场面反问记者:股市为何要上涨?并数次靠行政手段打压股市,最凶狠的施用过“十三道金牌”。
四、外汇市场
1994年之前,官方牌价是1美元兑5元多人民币,但是外汇调剂市场是1比8元多,黑市价更高,在1992、1993年投资高涨时,1比10你都换不到美元。
这就给“官倒”以巨大的牟利空间,1987年的外汇价差是500亿,1993年这个数字可能翻了1倍。
汇率双轨制的结束减少了经济运行的中间成本,人民币从此迈出了按市场定价的脚步,中国的出口则立即受益,外贸在当年就由赤字转为黑字。
更长远的影响还在后面。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一些国家的经济遭到摧毁性的破坏,但是中国成功避过风暴。评论者看到的多是中国政府当时的举措,只有少部分人指出:1993年的宏观调控和1994年的汇率并轨,使中国得以提前补漏,这是中国后来避免危机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現在的問題
【当今情况】信贷膨胀 金融乱象横生
中国的信贷占GDP比率在五年内从75%上升至200%,而美国次贷危机及日本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前的该比值大约为40%。惠誉称中国信贷泡沫在现代世界史上罕见,信贷规模已达到极限,中国会发现很难再像过去那几次一样摆脱过度投资带来的困境,这意味着更艰难的时期还没有到来。[详细]
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估计,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
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随着金融部门的深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而茁壮成长起来。这类金融体系显然不在传统的货币银行体系之列,也不在央行的调控范围之内,但同样能够行使货币银行职能。金融格局的新变化昭示出央行所能调控的对象和掌握的信息资源都日趋狭隘。[详细]
談談見解
現在, 內地金融改革需求, 越來越緊迫!!! 尤其是影子銀行的問題, 規模已達到中國GDP40%以上,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可以說是金融的黑洞, 這個黑洞如果有什麼問題出現, 吞噬的力量將是無法計量的!
那, 到底什麼是影子銀行!? 簡單回答就是 : 從事金融業務和銀行相關業務, 卻不受金融監管機構監管的機構!!! 這個回答夠玄吧!?
在內地就是泛指民間融資渠道: 基金, 信託, 委託信貸, 第三方理財產品 (不是銀行發行的)
大家可能會問 : 為什麼要存在影子銀行!? 一刀切, 把他們全關不就行!!!
我的小小見解是, 在一個金融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備的過程中, 影子銀行的存在是必然的產物, 而且從另一方面看, 也是必須的, 兩個理由:
1) 必然產物 : 金融業持續發展, 銀行作為金融業的基礎發展, 一定會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推動, 這時候, 就會衍生出各行各業的影子銀行, 去配合銀行去發展! 各取所需, 銀行跟得上市場, 影子銀行有了他的利潤, 他們是相互存在, 所以說影子銀行, 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2) 必須產物 : 為何說是必須呢!? 因為一個社會不斷發展, 融資渠道的需求將會很大, 傳統的融資渠道的效率和功率, 沒必能滿足市場需求, 這時候市場就會需求新的融資渠道, 就是影子銀行! 所以說影子銀行, 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須產物
現在, 問題就出在影子銀行過大, 需要及時把這個盤子, 逐步管住和讓它朝良性的方向發展!!! 領導人想必已經在策劃, 如何把這個問題, 逐步過渡成良性發展!!!
這個我是有信心的, 因為看在年初, 國家對債市的做法, 就是以過渡方式, 不一刀切! 逐步把問題理順解決!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路, 這樣國家的發展就不會遇到強烈的衝擊!
而事實上, 影子銀行的主要問題, 在於地方融資平台, 因為地方需要發展, 便需要融資, 所以影子銀行就會越發越大. 最近, 中央已經在加推地方政府債券, 這個是一個很好的啟動, 沒必能一步到位解決問題, 但是一個好的開端, 慢慢陽光化, 正規化, 監管化! 所以, 說未來中國的金融業, 我相信將會越來越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