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金磚五國聯合開發銀行, 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我的第一篇文章, 這是我早前登在金融雜誌的一篇文章! 寫得不好, 請指正, 謝謝!!

早前於南非召開的「金磚五國」首腦峰會中達成了兩項比較重要的兩件事項。第一是設立500億美元資本的「金磚五國」聯合開發銀行;第二是成立初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庫。而這開發銀行的成立,將對中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起著很大的戰略意義。

 


開發銀行成立 對中戰略意義大 

首先,金磚五國成立開發銀行對中國主要有著五大實際的戰略意義,包括了:
 

(一)中國與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結算及金融業務將得到大幅簡化。因為以往國際間的貿易及金融業務主要是以美元結算和主導,而平台成立後,五國間的貿易則可直接透過開發銀行進行結算,大大簡化了當中的操作。

(二)金磚五國從彼此簽定的貨幣互換協定中,可直接使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這協定可讓國際貿易減少對歐元及美元的依賴,排除這兩種貨幣的波幅風險。同時,透過開發銀行間真接的貨幣轉換,可免除了國際商業銀行間的匯兌成本,大大降低匯兌損失風險。

(三)開發銀行作為國際金融平台,讓人民幣成為五國間貿易及投資的結算單位,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四)為新興市場國家提供新的開發資金平台,協助其發展;如非洲的國家希望採購中國的貨品、原材料或技術等,可透過開發銀行貸款人民幣,向中國進行購買。

(五)  2009年成立金磚國家峰會以來,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隨着五國經濟快速增長,五國彼此在政治,經濟,貿易及投資方面的合作將大大提升國家間的貿易及投資總量,打造除美國及歐盟以外的獨立經濟體系。讓參與國減少對歐美經濟的依賴,並大大降低像2008年歐美金融危機對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影響。

 

滿足兩大需求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開發銀行除了在國家層面上的具有戰略意義外,在經濟及商業的角度上具有實質意義。首先,金融業絕對是金磚五國未來的一大亮點。任何發展都離不開金融業務的配合。其次,金磚五國分別代表著各大洲的新興經濟體,它們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五分一,而人口佔世界人口的43%

開發銀行的建立標誌著金磚五國找到了符合自身發展的金融平台,逐步建立完善且獨立的金融體系。最後,對人民幣國際化而言,能在佔世界人口約半數的平台上,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找到了堅實的落腳點。

而以下這六點是我對中國金融業在開發銀行中得到推進的一些看法:

(一)在預期人民幣的單邊升值前提下,金磚五國貿易持份者 (如政府、企業等)更願意持有人民幣作為交易結算單位,定期通過實際的人民幣互換協議檢討,逐步擴大五國的人民幣互換總量,實現人民幣“走出去”,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貿易項下的需求得到推動。

(二)通過五國間的雙邊貿易總量不斷增大,領域不斷拓寛,相信會逐步走向自由貿易體系,亦大大刺激了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需求,擴大人民幣在實體經濟的正態循環,提升中國出口人民幣的實際需求。

(三)通過開發銀行平台,可開拓各項人民幣產品,並且逐步為金磚五國的商業銀行,提供一個健全和風險可控的金融平進行操作,逐步找出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基點。

(四)通過開發銀行的獨立運作平台,能在有限範圍和可控的情況下,實現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的試點操作,從而引領國內資金直接投資金磚五國的產業。

(五)五國央行間的金融操作,能有效快速通過開發銀行直接完成,大大提升央行間的效率和隠私度,加強了五國的金融市場穏定性。

(六)中國人民銀行可通過金磚開發銀行,進行離岸人民幣產品創新,如:利率產品、外匯遠期、人民幣債劵、以及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各類金融產品,在有限範圍內實現人民幣產品創新。再者,通過開發銀行和人民銀行的操作,能有效把海外的國內的人民幣市場隔開,實現更大程度的可控創新。更重要的是,能在海外推出離岸人民幣產品創新,更大地提高海外資本市場對人民幣的投資,使人民幣國際化的資本項下需求得到推動。

  總結而言,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可滿足貿易項下的需求;其次,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創新可吸引更多海外資本投資人民幣產品,從而滿足資本項下的需求。貿易及資本兩項需求的滿足將加快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1,000億外匯儲備庫 實行五國自助

  金磚國家在峰會上同時決定成立初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庫。中國將出資410億美元,佔41%;巴西,俄羅斯及印度各出資180億美元,各佔18%;而南非則出資50億美元,佔5%

  五國希望透過儲備庫的資金運作,可達到共同因應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的寬鬆貨幣政策;聯手干預國際大型資金或熱錢的不當流入及抄作;同時在必要時為會員國提供融資或貸款,對其進行紓困;最後,亦可由此尋求自助,逐步降底對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的依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